漫遊菊島★古蹟(序).天后宮★



澎湖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,航海時代明朝艦隊、海盜、荷蘭人都有留下足跡。而且澎湖寺廟林立,在遊玩澎湖的時候,真的用「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」來形容也不誇張。大大小小的寺廟總共有一百多座,是目前全國寺廟密集度最高的地區。每座寺廟都有不同的風格,每每騎車經過總想要停下紀錄,卻礙於行程及友人就只能遠觀囉,而且此行比較沒有安排古蹟之旅,下次來的時候再安排吧。


澎湖天后宮


天后〈媽祖〉宮位在馬公市區的中央里,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。相傳至元十七年(西元一二八○年)元世祖派兵征伐日本,遭遇颱風,官兵漂散,而夢見媽祖救眾,登陸澎湖嶼。所以至元十八年(西元一二八一年)元世祖封媽祖為「天妃」,立天妃宮,設澎湖寨巡檢司。
明朝萬曆年間倭寇侵襲沿海及澎湖,朝廷派兵圍剿佔澎的倭寇,大勝,都說是媽祖神佑,所以官兵及移民便再重建娘宮。或有一說,認為媽祖宮是這時才開始新建的。天啟四年(西元一六二四年)俞咨皐驅逐荷蘭人,收復了澎湖,又改建媽祖宮而成為現今之貌。
當時地名為「娘宮。」清康熙二十二年(西元一六八二年),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領軍隊進攻澎湖,打敗明軍。當時施琅認為能進攻取勝,全靠媽祖顯靈相助,於是奏請康熙皇帝加封。清庭據奏許準,並且特派禮部郎中雅虎專程來澎湖致祭,表示敬意。第二年,康熙二十二年,就正式加封為媽祖為天后。從此,媽祖宮又稱為「天后宮」,地名「媽宮」。



而「馬公市」地名的由來,也是從「媽宮」而來。

所以說這四百多年歷史的一級古蹟(它可是是全台灣最古老的媽祖廟)是一定要去看的,而且就在馬公市區內。

廟埕前的八卦石階十分獨特,據說是為了風水考量(鎮住地下的鬼魅)。而階梯的八個平面加上一個外延伸的階梯(我沒拍到),總共9階,聽說是有典故的,可惜我在偷聽隔壁團導遊說話的時候沒記清楚。


天后宮內還有兩座古碑,其中「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」石碑為台灣出土最早的一方石碑。這個古碑有很長時間早已深埋地底,是在一九一九年重修馬公天后宮時才被挖掘出來。

這個古碑的來源,在一六零四年六月荷蘭東印度公司司令韋麻郎因遇大風,於八月七日登陸澎湖,並派人去福建求市。當時福建當局即派都司沈有容帶兵船五十艘,於十一月十八日時到澎湖,在娘媽宮(今澎湖天后宮)會晤韋麻郎,要求其撤退。
因求市無望,韋氏終於在同年十二月十五駛離澎湖,進而轉據台灣,留下今日澎荷初會的歷史見證—「沈有容諭退紅毛蕃韋麻郎等」碑以為紀實。


天后宮外圍的照壁也有一些典故。「照壁」的設計,最早在西周時期,通常「照壁」是單獨聳立在建築的前面,。一般寺廟會有「內照壁」跟「外照壁」之分,「內照壁」擋神光煞氣衝到前方,「外照壁」抵擋妖魔鬼怪的入侵。而廟宇會對照壁做一番的美化,通常是做浮雕或彩繪之類的裝飾。

▽澎湖天后宮廟埕前面的彩繪麒麟「照壁」

最後來欣賞天后宮的建築與裝飾。

▽廟外牆壁飾
▽廟內繪畫裝飾▽應該是出巡用的轎子


同場加映--
四眼井
位於天后宮旁的小巷後面,正式名稱為『四穴井』或『四孔井』,已列為澎湖的三級古蹟。

四眼井原是一口大井,出水量多,為避免民眾取水時不慎跌落入井中,早年以六塊花崗石條覆蓋,並用紅磚砌緣,但先前整修時已經改為水泥粉刷,再用花崗石環收編。
因此形成四個圓形的取水口,方便同時提供四位民眾取水,深約5.6公尺,口徑約為2公尺,也因構造十分奇特,因而被稱為四眼井,也是馬公最古老的水井。


▽天后宮旁的小巷


有機會來澎湖別忘了看歷史悠久的一級古蹟喔。

留言

  1. 唔~~地理課上完,換成歷史課啦?!
    (換了桌面了???)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換桌面了,這回叫做「海釣趣」...
    那看看以後會不會上到太空科學好了 XD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